来源:baidu.com人气:1260更新:2024-10-11 07:06:29
相对于奥特曼以后的作品,这一部除了战地狂欢的气氛外,情节推进还是挺清晰的,桥段丰富,节奏紧凑. 不过主角们的态度看似玩世不恭,其实基本还是主流的白人男性自由主义精英的价值观的自我暴露. 讽刺天主教信仰,集体主义的军事纪律. 看似有黑人平权的表达,实则是拉拢性质,对亚洲民族的观点则不是未开化的仆人,就是可随便玩弄的妓女,连语言都成了嘲笑的对象,如古罗马殖民者一般在他国的土地上搞橄榄球赛自娱自乐,完全一副拒绝平视非美文化的姿态. 最过分的是浓重的男权心理,女性不但要在外貌上取悦男性,还要能牺牲身体服侍男性才能被得到尊重(顺便取笑了一下同性恋者心智不健全,需要被开导回归正轨),而像护士长这个依靠自己努力获得高军衔地位的新女性,则不断被作弄孤立侮辱,直到重新回到身心都从属于男性的弱者地位时,才被导演罢休. 8/10. 用远景的微缩模型、近景的实体拍摄和人物活动组接成蒙太奇,交代巨轮的航行或沉没状态,交叉剪辑发报失误、邻船的无动于衷和冰山渐近,预示灾难发生和过分自信的人为疏忽. 结构比卡梅隆版凝练,以人文价值的角度、层层递进的细节尽情彰显绅士精神:彬彬有礼的服务员准备乘客救生衣、向唠叨不止的老妇道歉,老仆和跟班穿上礼服平静地面对死亡,厨师把跳下救生艇让位给一位妇女,发报员在停电时仍不肯离开,有人在床底抽水,始终在餐厅玩牌的贵族们将身边人来人往、吵吵冉冉置之度外. 最后时刻从底舱逃出争抢救生艇的劳工和外国人,虽没有教养,但也有带领大家突破底舱封锁的小伙代表工人阶级的勇敢果断,从贵族不参与踢冰块游戏来暗示等级社会对下层生命的歧视. 小乐队演奏、回船救人、望着钟表等待船沉的设计者表现出的英雄气度,都被卡梅隆借鉴. “电波”的故事发生在上海解放前夕,以李白烈士的真实故事为素材,是由上海这座城市红色基因孵化而生的一张城市名片. 舞剧电影中没有一句对白,情感的爆发淋漓尽致地表现在了身体上,从两人的舞蹈、眼神、肢体中传递彼此浓烈的爱. 情感的挣扎与妥协,彼此间的感同身受比任何一句台词都具有张力,都要持久和震撼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