上周见了侯孝贤,心里的敬仰之情喷薄而出,回来闷头又刷了一遍这部。画风散淡、清丽,背后却透着一股对逝去时光与错过机会的耿耿于怀,以及对政治与历史的梳理,分辨。看似是讲“我”,其实还是讲“国”。室内戏的机位并不是台湾新电影典型的横平竖直,但其内敛的神韵和透出来的正派、坚韧精神,却是那阶段华语电影里最出色的。每场戏都不是为了串联拼组核心情节,而是提供给观众“角色们在过着怎样一种生活”,可以称为状态写真。现在再看,八几年这几部侯孝贤电影,确实被是枝裕和学去不少,比如片中停电了-赶紧找蜡烛-蜡烛刚点上就来电了-回头一看老爸死了,道理和《描准》老太太的死一样,再加上屋外的雨,片尾画面外的死者等等。中段奶奶把芭乐抛来抛去那段一下子就看哭了。音乐搓揉心灵,尤其结尾那段。关于视觉叙事,李屏宾+廖庆松无人能敌。让人颇为惊喜的小成本电影,也是“何以为家”的导演,后片口碑票房双双炸裂,这部电影也是不容小觑,即使演员【心迷宫】般粗糙(略好一筹),却并未对故事的表达构成大的影响,反而显得新颖朴实,电影情节也比较扎实,虽然有些地方人们显得有些刻意,但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乌托邦的村子,一个不被外界干扰,同时象征无限大的村镇,精心设计的人物与情节有着更多的延伸隐喻,吾等何处去,假如我们不同;本质上人都是相同的,因为信仰被划分为了不同的群体,我们、你们、他们...当有了分歧或者冲突,矛盾更加容易激化并扩大范围,纵观几千年的中东历史,基督与伊斯兰的冲突引起的走火甚至全面战争,造成的死亡人数占了非自然死亡人口的绝大多数,没有人知道为什么要与一个陌生人互相索取生命甚至牺牲生命,因为宗教信仰将我们划开一条界限,你是你,我是我!
前中情局特工再次遇见过去的一位神秘女人后,他的生活重新回到了杀机四伏的境况中。穷追不舍的杀手、逍遥法外的黑暗组织……他必须重拾那些似乎被遗忘的技能。